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赵升吨祖籍文化底蕴深厚的咸阳礼泉县,关中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开启了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发奋读书、学以成人、报效国家。
1979年17岁应届考入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获得本、硕、博学位。他继承“西迁人”爱国奉献精神,毕业后扎根母校,坚持以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涵养教风与学风,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获评西安交大首届研究生十佳导师和教学名师、西安交大讲课竞赛奖、西安交大第二届教学卓越奖、西安交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王宽诚育才奖、教育部骨干教师、第一完成人的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负责人2008年创建了西安交大《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师承西迁前辈、交大前校长史维祥教授,呕心沥血创建并作为负责人的yl23455永利官网《智能控制室》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精心打造,作为指导教师已培养毕业博士生51名、硕士生169名,其中已有十多名晋升正高职称。可谓桃李满天下。
赵升吨先后主持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中面上6项、重点基金2项),2项国家慧眼行动军工项目,参与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课题;1999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目前已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主编及参编的专著与教材10本,被SCI/EI收录的论文300余篇,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501件(西安交大排名第一),国际专利6件。并担任国家和省级多个学术组织的副理事长,已成为国内机械工程与汽车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其研究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交大特色造就一流教风学风
时至今日,赵升吨仍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走进交大,看到校园里高大的梧桐和美妙的建筑时心里强烈的震撼。1977、1978、1979年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新三届”,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约6%,真的是百里挑一。赵升吨1979年入学,1983年本科毕业应届考上机械系硕士研究生。尤其在本科期间,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让他深深感受并传承到一流的教风学风。
要考到交大是非常困难的,“起点高”的要求给学校带来了一批优秀学生,这些顶尖学生齐聚交大,相互帮助互相促进,形成了良好学风。正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就的,所以优秀是一种习惯,不是一次行为”。当时的校园随时可见拿着英语书在路边背单词的同学,食堂吃饭时也不忘背诵英语单词,晚自习都是教室关灯以后才离开,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渴求知识的氛围中,好多同学竟然开学进校园,学期结束才离开校园回家,整整一学期都不出校门。为了“给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赵升吨班里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自发起来跑早操提高身体素质,立志学成报效祖国。时至今日,赵升吨还坚持着每天锻炼的好习惯。
40多年过去了,赵升吨对“基础厚”的教学特色仍记忆犹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等繁重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时多、作业多、习题课多、课程设计多、实验多,考试难度大。每门课教材之外,老师都指定相应的教学参考书。教学环节齐全,老师资历深厚,这些都为同学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后面更为专业的学习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是说我们考试的难度大,考试通过或者考高分都是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坚决不能马虎对待”---赵升吨这样解释“要求严”的教学特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是当时交大努力上进、竞争激烈的学习风气的真实写照。
交大“重实践”的特色贯彻于工科学习的整个过程。赵升吨仍清楚地记得学校在基础课、专业课阶段安排的各种实验,还有近40天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和金工劳动。几乎每门课都安排了齐全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并要求答辩。毕业设计几乎都是住在企业进行一线真枪实刀、硬碰硬的设计试验,并进行严格的毕业答辩。一次次的实践让他懂得了工科学习一定是要卧薪尝胆、精益求精、甘于寂寞、追求卓越。
赵升吨认为:好的大学有“三大”:“大师”、“大树”和“大楼”,在交大求学和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深切感受到交大是充分满足这“三大”条件的。 交大是一个有精神灵魂的学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特色文化造就一流的教风学风,真真切切地在每个交大学子身上得以传承,亦成为交大学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师从恩师史维祥咬定青山不放松
赵升吨在职上的博士,他的导师yl23455永利官网前校长、西迁老教授史维祥是我国鼎鼎大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重要创始人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史维祥于前苏联做副博士论文时,就在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回国后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流体传动控制方面的专著《液压随动系统》。他曾长期任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会长及本专业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西安交大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点。
赵升吨回忆恩师:“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把控定位和学术造诣水平是登峰造极的”。他经常远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带来最新的国外研究动态和宝贵资料,每次出访归来,史老师就和他一起讨论最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史老师对于学术上最前沿最核心的问题把控得非常好,总能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给人高屋建瓴的高端指引。“史老师待人和霭亲切,就像一个老父亲一样,在做人和做事两方面都精心培育,引导着学生在学术研究上不走弯路,我的成长多亏了史老师的栽培。”这是赵升吨发自肺腑对恩师的感激。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深远,他又把这种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风教风传承给下一代。
赵升吨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是湖北十堰中国第二汽车(东风汽车)公司热模锻压力机直径高达5m的离合器排气噪声过大的难题(最高噪声达125dB(A))。在做博士论文研究期间他就去过十堰二汽十几次,按照现有理论开始设计的消声器,不但不降噪反而放大噪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最后创新提出“间隙性排气噪声”的新概念,以及相应的降噪理论,发明了相应的该噪声的消声器新结构。这期间还研究出一种当时国内外都未曾使用的不锈钢纤维吸声材料,跟随恩师史维祥教授攻克了离合器排气油水尘严酷环境下还能吸声的世界性行业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赵升吨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复杂机电系统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涉及前沿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控制领域。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了他,于是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曲赋和歌声融入到课堂里,每周上课他给大家分享一首歌曲和一个主题诗词,将课堂打造成愉快、放松的氛围,使研究生乐于听他的课,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尤其对难理解的科技知识,善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例如:“迭代学习控制技术”就用中华文化的“岁寒三友”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等来理解和消化吸收。该课程虽是选修课,但近年来每年选修的研究生高达300余人。该课程获西安交大课程思政竞赛特等奖、陕西省思政精品课和西安交大首届研究生校级精品课。有毕业返校的学生们回忆交大的求学生涯,记忆最深的不是自己的主课,而是听过赵老师的这门课。
为了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赵升吨花大气力构建了以铜为镜、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优秀诗词、中国现代重大科技成果等5个课程思政数据库,以及30多个中华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的成功案例,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西安交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二等奖的光荣称号。
以文化人涵育桃李奋翅翱翔科技蓝空
赵升吨本硕博求学均在交大,又留校任教至今,是真真正正的“老交大”。他常说:“我是为交大而生、因交大而长,理当全力以赴为交大奉献一生”。他的“智能控制室”教学科研团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拥有9名教师,90多位在校硕士和博士生。他格外注重团队的文化建设:做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做事“翱翔前沿,交叉融合,循序渐进,宏大刚毅”,团队氛围“西安是你的第二故乡,智能控制室就是你的家”,独具特色的团队风格:“能歌善舞,能学会道”。
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防装备与工艺“卡脖子”急需,2023年3月出版的《智能机器及其实施技术》专著对中国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成功地将“伺服电直驱、分散多动力、集成一体化”的新理念应用到智能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中去,成果显著。
创新和音乐都是人右脑的功能,为了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他特别给团队90多名硕博研究生开出别有深意,包含亲情、乡情、爱情、抒情、草原情五个模块共139首的歌单,以及230首中华优秀诗词,歌曲诗词都是他精心挑选的,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会唱诵。
除了注重人文教育,团队文化还离不开对健康体魄的追求。他的团队20多年来每年给每位师生发一套篮球服,坚持举办迎新篮球赛、毕业篮球赛,团队成员每周至少在一起打一次篮球,还会定期举办乒乓球循环赛、迎新、毕业文艺演出等。每次活动都会准备奖金鼓励大家参加。赵升吨说:“我们举办那么多文体活动,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纯洁阳光的心灵”。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每一位学生具有饮水思源的品格,博大宽广的心胸,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创新的素质。
赵升吨的团队是一个自由的、像家一样的团队。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他深知要把团队建设好就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要给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用包容和爱的情怀引导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赵老师很儒雅,有君子风度。在汇报时从不会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而批评大家,而是十分有耐心地提一些建设性意见。面对提问,都会耐心讲解,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启发引导我们有效完成工作。”“他注重聆听学生个人新见解,鼓励我们和他人交流探讨。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和赵老师有学术交流,在点点滴滴中学习着,这就是良师胜读万卷书吧。”他的博士生如是说。
赵升吨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解智能装备的驱动与传动原理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的交大十佳博士生标兵崔敏超,没有忘记大学第一节专业课,他的导师赵升吨教授在车辆工程导论课上讲的那段话:“汽车是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缩影,而先进汽车技术更是一个国家机械创造水平的体现,一辆汽车拥有一万多个零件,它们的制造几乎涵盖了制造业的各个分支领域,要创造国家自己的汽车技术,就要做到‘交叉融合,翱翔前沿’,你们是推动中国制造从模仿走向创造的主要力量,任重而道远。” 从此,一颗要“创新”的种子深埋在了他的心里,并已萌芽开花。
不忘初心传承西迁精神
赵升吨说:“西迁精神就是西安交大的传家宝,是我们的办学之魂,是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践行的人生信条。”
智能控制室团队每年要毕业20多个硕士博士,团队学生毕业后,都成为爱国爱校、酷爱体育、热爱歌唱,体魄强壮、性格开朗阳光的科技新人。每年毕业赵升吨都会送给学生一句临别赠言。比如:“有血有肉有亲情,有骨有气有担当”,“坚守与人为善之本分,锻造海纳百川之胸怀”。2023年是:“知之饮水思源,好之家国情怀,乐之建功立业”。他想借助这三句话倡导同学们:不忘学校的培养,爱国、爱家、爱校、爱故乡,富有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传承西迁精神,培养一流人才,赵升吨觉得一定要在“德”上下功夫,就是团队成员要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做人一定要爱国,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奉献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做事要承继好学校优良传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团队将在西迁精神鼓舞下,集中一切力量争取在智能装备控制领域再谱新曲,在大西北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赵升吨恳切地说。